近日有消息传出,要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带量采购,第五批集采将于年内启动,胰岛素将成为国家首批专项集采试水品种。
这也是继2020年1月武汉试点胰岛素类药品带量议价、7月国家医保局就生物制品(含胰岛素)和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后,胰岛素行业的又一重磅消息。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全国胰岛素带量采购以后,胰岛素企业投资价值或面临显著下降。而无论企业通过胰岛素专项采购在市占率和收入端上提升有多显著,对于这个赛道来说,多半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增长看点。后续专项集采规则如何制定,目前还未曾可知,但可以预见的是,一旦胰岛素进入专项集采,势必将掀动其百亿市场。
胰岛素的发现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1921年,加拿大科学家F.G.Banting和C.H.Best首次从动物胰脏中提取出胰岛素,开创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时代。1922年起,胰岛素制剂正式进入临床使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胰岛素制剂经历了动物源性胰岛素(一代胰岛素制剂)、重组人胰岛素(二代胰岛素制剂)和胰岛素类似物(三代胰岛素制剂)三代产品更迭。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使用胰岛素制剂治疗糖尿病,而在目前的临床治疗方面,三代胰岛素制剂产品均有使用。
从产业链来看,胰岛素制剂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其中,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包括胰岛素制剂生产所需的各类原料药和药用辅料供应商,而原料药供应商占上游市场提要部分;中游环节主体为胰岛素制剂的生产企业;下游是胰岛素制剂消费场所和消费终端,其中消费场所包含各级别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消费终端则是胰岛素制剂的使用患者。
当前,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且发展最快的胰岛素制剂市场之一。过去五年,中国胰岛素制剂行业发展迅速。2013-2019年中国胰岛素药物市场规模逐年增加,2019年中国胰岛素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较2018年的195.6亿元同比增长2.25%,智研咨询预计,2020年中国胰岛素市场规模约为224.1亿元。
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病率持续走高。未来医疗水平进步、慢性病预防加强等因素都将进一步提升糖尿病确诊率,在此基础上,中国糖尿病确诊患病人数持续增长,而胰岛素作为有效治疗手段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胰岛素制剂临床使用率大幅提升。医疗水平的整体进步带动诊断和治疗标准的逐步提高,糖尿病临床诊断理念也在不断进步,新的理疗理念下,许多新增治疗路径使得胰岛素临床使用渗透率大幅提升。
患者支付能力提升。患者收入水平提升以及医保覆盖范围的拓宽,将使更多患者有能力负担胰岛素制剂药物开支,拉动胰岛素制剂消费需求,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由于研发生产技术壁垒较高,国内胰岛素制剂行业整体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包括赛诺菲、诺和诺德、礼来、甘李药业、通化东宝、联邦制药等。其中,赛诺菲、诺和诺德、礼来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极高。而在本土企业中,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两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
根据通化东宝2019年年报,重组人胰岛素原料药及注射剂产品占其营收约84%,是其当之无愧的主力产品。通化东宝以二代胰岛素起家,其三代胰岛素甘精胰岛素2019年底才上市。近年来,由于三代胰岛素逐渐取代二代,使得通化东宝的业绩受到一定影响。
甘李药业2019年胰岛素制剂营收比重高达95.10%。其中,来自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长秀霖”)的营收达25.45亿元,占公司全部营收比达87.91%。一旦胰岛素进入集采,受影响最大的也将会是上述两家企业。
ayx中国官方网站